墨西哥的外星人尸体,为什么你一看就觉得不靠谱?(组图)

这周墨西哥国会的「不明飞行物」听证会引来大量关注。

会上,研究 UFO 的 Jaime Maussan 展示了两具声称在秘鲁发现的「外星人尸体」,DNA 显示不属于人类,分别已经有 1800 年和 700 年的历史。



▲ Jaime Maussan 口中的「外星人尸体」,图自路透社



没过多久,墨西哥天体生物学家就出来指出,Maussan 的结论不可靠,而且几年前他的其他类似骗局就已经被拆穿。



▲ Jaime Maussan,图自路透社



网络上大部分声音也对这事不信任。因为,这个所谓的「外星人尸体」真长得太像大家在各种影视作品里看到的典型外星人了。


▲ Jaime Maussan 口中的「外星人尸体」,图自路透社



这也让我好奇起来:这个形象到底从何而来,它又是如何变成了我们最常用来代表「外星人」的符号?

经过一番自我考古,我最早可追溯看到形象的回忆居然来自周星驰。

在 1996 年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就有解剖「天外飞仙」的情节。







这个「天外飞仙」的外形就是经典的形态 —— 大大的脑袋和眼睛、灰色的皮肤。







当时还小的我并不知道,原来周星驰在影片里呼应的正是前一年颇为轰动的「外星人解剖视频」。

1995 年,电影制作人 Ray Santilli 声称自己得到了 1947 年记录外星人解剖的 22 卷影像胶片,做了部纪录片《解剖外星人(The Alien Autopsy)》,在全球多国播出。


▲ 《解剖外星人》



和《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快速被拆穿的不同,得到了 2006 年,Santilli 才正式出来澄清影片是他们另行搭景拍摄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解剖外星人》都被希望相信有外星人的人视为「证据」。

然而在那个事件之前,这个常被称为「小灰人(Grey)」的外星人形象,其实已经流行了 30 年。

「小灰人」形象最早可追溯至 1891 年小说《美达: 未来的故事(Meda: A Tale of the Future)》,后面也曾在多个科幻小说中出现,但让真正走向主流和大众的,还得要是 60 年代的「外星人绑架事件」。

1965 年,有新闻报道美国一对夫妇 Betty Hill 和 Barney Hill 曾被外星人绑架。



▲Betty Hill 和 Barney Hill

Betty 表示,在 1961 年的一个晚上,两人曾被拥有灰色皮肤的外星人带到飞船上。

自此以后,「小灰人」形象正式走入主流文化,并成为众多外星人传说中的「主角」。

据美国作者 C. D. B. Bryan,在美国所接收到的和外星人接触事件里,有 73% 的事件主角都是「小灰人」,占比远高于其他国家。可见这个形象真是深深印在了「想要相信」的美国人脑海里。







接下来,「小灰人」形象再通过好莱坞的故事走入更广泛文化中: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科幻剧《巴比伦 5 号》和经典的《X 档案》等等。

有生物学家指出,理论上来自和地球完全不同的外星世界的「小灰人」,它在生理结构和人类过于相似,基本不可能。

「小灰人」作为一个成功留下来的外星人符号,不少人认为它背后有能够击中人心的元素 —— 它们拥有类人的形象,同时也汇集了经强化的人类智力特征。

从某个角度来看,它们也代表了我们对「更高文明」的一种想象。

但对于当时认为自己被「小灰人」绑架了的 Betty Hill 和 Barney Hill 来说,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前几天看过的电视。

1990 年,作者 Martin Kottmeyer 提出,两人 之所以会在接受催眠治疗中回忆描述出「小灰人」的形象,很可能是受到了科幻剧「The Foreign Limits」的影响。

这剧中有一集出现了长着大眼睛的灰色外星人,而这集的播出时间就只是催眠治疗前的十二天。



▲ 剧中外星人形象和 Betty 在催眠下绘制的外星人形象



也许,决定「小灰人」能成为经典的直接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中的外星人,为什么长这样?


▲ 《第三类接触》



当我们在想象外星人的外观时,多少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流行文化中外星人形象的影响。

当电影创作者想象外星人应该有稍微类人的外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倾向于从自身出发去想象,同时这些相似处也可能让观众更能共情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是得找人去演这个角色」。

曾参与《异形》特效工作的 Charlie Henley 表示,早期科幻电影中外星人类人,很有可能是处于拍摄可行性的考虑:

嗯,我们总得找人来换装演绎外星人。

所以它们也会和我们一样有脑袋有手有脚。

然而,即便当现在特效技术发展起来了,不少电影人对外星人的描绘还是会落在「框」里。

因为突破「经典」外星人形态,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故事去建立基础叙事。

经过大量影视作品洗礼,观众 一看到长得跟《异形》里相似的外星人,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那种「事情不妙」的信息。







观众一看到跟人类更为类似,甚至拥有可爱大眼睛和好奇眼神的外星人形象,我们也大概会直接设想它们是「好的那类外星人」。







随着「遵循传统」的外星人主题影片越来越多,观众对这些俗套的叙事也不再满足。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墨西哥国会展出的「外星人尸体」时会觉得这实在太儿戏了,因为我们对这种虚构的形象实在太熟悉了,内心只想喊句「怎么那么懒」。

近几年来,我们开始看到有电影人开始挑战这个类别。

在 2016 年的《降临》中,外星人的形象虽然能明显看出从章鱼类生物中吸取了灵感,但它们却并非「怪兽」。






在影片中,我们没有看到重本特效和动作场面,而是跟着主角在朦胧中缓慢地尝试去理解「外星人」,探索一种不同的「时间观」,看另一种未来共赢的可能性。






而在 2022 年的《不(Nope)》中,我们看到外星人还可以是一朵云,并且在最后还变成了非常经典的「飞碟」。






Jordan Peele 在采访中曾表示,「飞碟」外形的选择是有意为之,就是要「继承」传统然后打破它。






美国人对外星人把人类吸上飞碟后进行接触和实验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 Betty Hill 和 Barney Hill 的叙事也是如此。

但在 Jordan Peele 的描述中,这个飞碟并不是飞碟,更像是外星人本人,并且它把人类吸上去之后,那是直接吸进消化系统吃掉并吐出不想要的,才不是邀请人类进入「飞碟室内」。

不过,无论影视作品中的外星人形态如何改变,它们最终都是服务于创作者想表达的意义。

那可能是对更先进外星文明的恐惧;也可能是在大众陷入失落的时代里注入对未来的希望;还有可能是对好莱坞产业的残酷及种族歧视的控诉。







对于真正外星人的形态如何,我们依旧不得而知。

也是在这周,NASA 公布了「不明异常现象」的研究报告。

NASA 表示,在对过去一年的目击事件分析后,结论是没有证据显示现有「不明异常现象」目击事件的源头是外星生物。

而 NASA 现在想做更多的是,让公众对这类事件的心态从猎奇向的猜测转为对科学研究的关注和理智的分析。

但我相信,公众和创作者都不会停止对外星人进行想象 —— 那更像是我们跨越银河却走向自己内心的思想实验。


推荐阅读